搜索

野外生态养鸡的技术措施

2017-03-09 10:12:32      点击:

野外生态养鸡能大幅度节省饲料、药物和人力投入,成本较低,产品售价高,加上纯净天然,鸡肉、鸡蛋风味独特,很受消费者的欢迎。生态养鸡,在实施养殖前,须掌握技术措施。

  1.选对品种 生态养鸡最好选用当地土鸡品种,如湖北洪山鸡、江汉鸡,河北柴鸡,浙江仙居鸡、肖山鸡,上海浦东鸡,河南固始鸡,湖南桃源鸡,辽宁庄河鸡,广东惠阳鸡、杏花鸡、三黄鸡、清远麻鸡,山东寿光鸡,北京油鸡都是优良的地方品种,体型小巧,反应灵敏,活泼好动,觅食力强,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,耐粗饲,抗病力强,适宜放养。各种叫不上名称的土杂鸡,也都适宜于野外生态放养。相反,那些先进的蛋鸡和快大型肉鸡品种,大多体型笨重、神经敏感、抗病性差,野外放养很难成功。

  2.建好鸡棚 生态养鸡也需要鸡棚,这是鸡夜间宿营的重要空间。鸡棚位置要高,背风向阳,视野开阔,不积水,不形成“窝风”,门前有足够的空闲地。鸡棚可采用永久性的砖瓦结构,也可采用简易的草木结构,不管采用哪种方式,都必须具有坚固的结构,有良好的遮风挡雨功能。为防止敌害侵袭,窗户要钉铁丝网,门口封闭要严实,地面要夯实,也可使用三合土或水泥结构,舍内地面应铺设510厘米厚的锯末或垫草。

  3.改造环境 野外养鸡选用的生态区域,主要是草地、树林、野坡、果园以及高秆庄稼地等,鸡群的活动范围较大,尤其是荒山、树林中,野兽、野鸟较多,容易侵害鸡群的主要有野狗、狐狸、黄鼠狼、獾、蛇等,雕、鹰等食肉猛禽也不容忽视。夏季多雷雨,狂风、雷电、洪水也会对鸡群造成严重危害。为防止各种灾害和敌害侵袭,要对养殖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:鸡群活动范围的边界上,应埋设1.52.0米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;也可密集埋植树枝篱笆,配合栽种葫芦、扁豆、佛手瓜、南瓜等秧蔓植物加以隔离阻挡;种植带刺的洋槐枝条、野酸枣树或花椒树,阻挡人、兽的效果最为理想。草地、荒坡等野外放养环境内,搭建一些简易的小凉棚,凉棚顶部搭油毡,棚内铺垫干净的河沙,以便遮阴挡雨,满足鸡群临时休憩和沙浴的需要,凉棚地势要高,周边活动半径以不超过50米为宜。

  4.适当训练 育雏期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切碎的青菜叶或野菜叶,逐步锻炼鸡雏采食、消化粗饲料的能力。4周龄脱温后,只要天气合适,室内外温差不是很大,都应定时将鸡群放到棚前的空闲地上,通过约束训练,逐步扩大活动范围、延长活动时间,直至鸡群能自由活动。饲喂量要逐步减少,遵循“早少晚饱”的原则,以调动鸡群外出觅食的积极性。

  为了能让在野外自由活动的鸡群,按时回舍补充料水、休息,在放养的初期,就应进行必要的训练。有经验的养殖户,常使用打锣、吹哨子、敲脸盆等方式,以合适的响声,配合可口的食物,对鸡群进行召唤训练,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。召唤训练十分重要,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来临的时候,能保证迅速将鸡群召唤回来。

  5.防治疾病 野外生态养鸡同样要加强新城疫、马立克氏病、传染性法氏囊病、传染性支气管炎、禽痘、流行性感冒等的预防,及时注射相应的疫苗,要求同舍内养育鸡群,但一般不需要投喂预防性药物,但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产品(如“养鸡专用复合益生菌”)。

  在野外生态环境中,最容易出现寄生虫病,特别是蛔虫病和绦虫病。一般在放养1个月后,就要进行第一次驱虫,隔24周后再进行第二次驱虫。常用驱虫药物主要有伊维菌素、硫双二氯酚、吡喹酮等,可选用对多种线虫、绦虫均有效的丙硫咪唑片剂,在晚上鸡群回舍补料时拌料饲喂,每千克体重用量为20毫克。第二天早晨要及时检查鸡粪,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,次日晚餐再驱虫1次。

  6.重视管理 为使鸡群体重均匀一致,应实行分群管理,公鸡适时出售,母鸡用于产蛋。为便于捡拾鸡蛋,应在鸡群性成熟后,适当减少活动范围,在凉棚内设置产蛋箱,箱内放入“引蛋”,鼓励鸡群回鸡棚产蛋。

  为了提高鸡群体重,便于获得好效益,野外生态饲养的鸡群,尤其是分群饲养的公鸡,要适当进行催肥饲养。时间一般选在10周龄以后,催肥的手段主要是减少鸡群的活动范围,提高饲料能量含量,增加补饲的次数和饲喂量。

  野外生态养鸡,要及时进行巡视,检查鸡群状态,发现并隔离病弱鸡,防止猛禽、野兽伤害鸡群。养殖区应设置饮水槽,定时添加清洁的饮水。放养初期,中午在凉棚内进行补饲,但要保证料槽干净,避免引来野鸟和鼠类。有的养殖户喜欢养狗帮助看门和巡视,起到报警、防敌害、庇护鸡群的作用,但让狗做助手有一定的风险,一定要加强培养,发现狗恶意追逐鸡群时,及时通过处罚加以制止,让鸡群和狗建立起良好的亲和关系,同时,要给狗充足的食物,不得用死鸡、鸡骨头、鸡内脏等喂狗。

相关链接:

养鸡专用复合益生菌——鸡场生态健康养殖专业益生微生物制剂产品

 

加微信好友咨询
技术QQ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淘宝旺旺客服
微信公众号和客服